好看的小说 > 介绍 > 三国:田里种出百万雄兵
加入书签 打开书架 推荐本书 报告错误 阅读记录 返回目录 返回书页

第335章 :改变

【书名: 三国:田里种出百万雄兵 第335章 :改变 作者:辣椒炖】

三国:田里种出百万雄兵最新章节 无错小说网欢迎您!本站域名:"无错小说"的完整拼音shsdgas.com,很好记哦!https://www.shsdgas.com 好看的小说
强烈推荐:我的哥哥是高欢秦人的悠闲生活世子稳重点大明:开局请朱元璋退位谍战:我成了最大的特务头子风起明末崇祯的奋斗!乱战异世之召唤群雄从红海行动开始的文娱

当石大牛,岳山等人带着陌生的农具,种子和图纸来到乡间时,迎接他们的并非热情,更多的是观望和怀疑。
石大牛也不多言,他找到当地一位颇有声望的老农,在对方将信将疑的目光中,选定了一块贫瘠的荒地。
...
少女接过金稻徽章的那一刻,天地仿佛凝滞了一瞬。晚霞如血,洒在无垠的稻田之上,那株水晶般的稻穗缓缓摇曳,竟不随风而动,反似牵引着风的节奏。孙儿望着她的眼睛,忽然觉得那目光熟悉得令人心颤??像极了当年素衣姐姐临行前回眸的那一眼,平静中藏着决绝,温柔里透着千钧之力。
“你……从哪里来?”他声音微哑,指尖仍残留着徽章离手时的余温。
少女没有立刻回答,只是轻轻将稻株插入泥土。根须入地的一瞬,整片田野发出低吟,如同万千耕魂齐声叹息。随即,一道淡金色光纹自植株为中心扩散开来,所过之处,金稻叶片上的古老符文逐一亮起,连成一片流动的星河。这并非记忆复苏,而是某种全新的共鸣??不是唤醒,是回应。
“我来自‘根海’。”她终于开口,声音清冽如泉,“你们以为金稻是你们种出来的?其实,是我们等了太久,终于等到你们愿意听见。”
孙儿心头一震。“根海”之说,只在稷宫最古老的残卷中有过模糊记载:传说大地深处有一片无形之海,由亿万生灵未断的记忆、执念与情感汇聚而成,凡血脉相连者,皆可在梦中触及。盲翁曾言,那是“集体魂脉”的源头,也是所有忆米力量的根本。但千百年来,无人真正进入,更无人归来讲述。
“你是……耕魂转世?”孙儿试探道。
少女摇头:“我不是某一个人的转世。我是所有不愿被遗忘者的集合。当最后一粒真忆米落地,当第一个孩子为祖母流泪,当百万双手自愿背土赴梨村??那一刻,根海醒了。而我,是它选出的容器。”
她抬手轻抚胸前,那里并无徽章,却浮现出一枚若隐若现的印记??形如交错的稻穗,中央一点赤红,宛如心跳。
孙儿忽然明白了什么。他低头看向自己空荡的胸口,那里曾燃烧了大半生的使命感,如今正悄然转移。这不是终结,而是一次跃迁。过去他们是在对抗遗忘,如今,遗忘本身已成了可以被逆转的规律。
就在此时,远处传来急促的脚步声。一名辨忆团青年气喘吁吁奔来,手中紧握一枚玉简:“昆仑山北麓发现异常!三十六座新金稻田同时出现‘逆生现象’??稻子从枯黄返青,根系向上生长,穿透冻土直指天空!更诡异的是……它们排列成了文字!”
“什么字?”少女问,语气平静得仿佛早已预料。
“是古篆。”青年颤抖着念出,“**‘还债之时’**。”
四野寂静。晚风掠过稻尖,沙沙作响,竟与那四个字的笔顺完全同步。
孙儿闭上眼,回忆起十年前那场雪夜中的觉醒。那时他吹响铜哨,唤来的是守护;如今稻自行成文,预示的却是清算。历史从未真正过去,它只是蛰伏,在土壤里,在血脉中,在每一口忆米饭的滋味里静静等待时机。
“朝廷那边呢?”他问。
“太子昨夜召见稷宫长老,提出要建立‘记忆伦理院’,规范忆米使用范围。但与此同时,内务府秘密调拨三千工匠,重启‘忘穗仪’生产线,据报已在五岭布设十二处隐形基站,准备推行‘情绪平衡农业试点’。”
少女冷笑一声:“他们还想让人麻木地幸福下去?可悲。痛苦不是负担,是资格。只有痛过的人,才知道什么叫珍惜。”
她转身走向田间,脚步轻盈却带着不可阻挡之势。每一步落下,脚印中便生出一株透明金稻,迅速抽穗开花。不到片刻,整片试验区已被这种奇异稻种覆盖。
“这是‘醒根稻’。”她说,“不再依赖血验魂,也不需铜哨召唤。它会主动识别食用者体内是否残留真实记忆碎片,并以此为引,唤醒深层共鸣。哪怕只尝一口,人就会梦见自己曾跪过的土地,听过的真实哭声,流过的不甘泪水。”
孙儿看着这一切,心中既欣慰又沉重。他知道,这场战争已进入新的维度??不再是真假难辨的拉锯,而是意识层面的全面觉醒。而敌人也不会再躲在暗处篡改历史,他们会堂而皇之地宣称:“我们是为了你好才删去痛苦。”
当晚,梨村召开紧急议事会。守田郎、盲翁、老农匠、稷宫学者齐聚祠堂。火光映照着墙上历代守田郎的画像,那些沉默的脸庞仿佛也在注视着今夜的抉择。
“我们必须抢在‘情绪平衡农业’全面铺开前,完成一次全国性的‘根流贯通’。”盲翁拄杖立于中央,声音苍老却如钟鸣,“将九十九个根瓮中的魂力彻底融合,形成真正的‘国脉金稻’??一种能自主抵御精神污染、持续释放真实记忆波的超级植株。”
“但这需要牺牲。”一名老药师低声说,“根据古法,贯通仪式必须以活人作为‘导魂媒’,将其一生记忆与根海永久连接。此人将失去自我意识,化为纯粹的信息通道。”
众人默然。这样的代价,意味着一个人永远消失。
少女忽然上前一步:“我来。”
“不行!”孙儿厉声喝道,“你还未真正开始!你是未来的守田郎!”
“正因为我是未来,才必须这么做。”她平静地看着他,“真正的传承,不是把火炬交给下一个人,而是让火焰永不熄灭。如果我不跳进根海,醒根稻就无法在全国扎根。与其犹豫谁该牺牲,不如让我成为桥梁。”
她的话语落下,祠堂外忽有异象。原本晴朗的夜空骤然裂开一道缝隙,星光倾泻而下,凝聚成一条横跨天际的银河状光带,正对准梨村祭坛方向。与此同时,全国各地的忆耕中心同时报告:金稻集体朝向南方,叶片剧烈震颤,如同朝圣。
“天意已现。”盲翁缓缓跪下,“请允她前行。”
七日后,贯通仪式正式启动。九十九个根瓮围绕中央祭坛排布成环,少女身着素衣步入其中。她最后望了一眼孙儿,微微一笑,随即盘膝坐下,双手结出稷宫失传已久的“归源印”。
百名老农同时吹响铜哨,十万志愿者手牵手围成外圈,齐声诵读《醒田谣》。随着音浪起伏,根瓮逐一破裂,无数光点升腾而起,在空中交织成一幅幅流动的历史画卷:长城下的活埋现场、饥荒年间的易子而食、屯田军家属被夺粮时的哀嚎、素衣姐姐被拖走前回头的那一瞥……
少女闭目,任由这些记忆洪流涌入眉心。她的身体开始透明化,肌肤下浮现出纵横交错的金色脉络,宛如大地经络的缩影。三日后,她的呼吸停止,心跳归零,但整个人悬浮于半空,发丝间溢出细碎光芒,与天际银河遥相呼应。
最后一刻,她睁开眼,声音遍及天地:
“听好了??
所有吃过忆米饭的人,所有曾在梦中哭泣的人,所有怀疑过教科书上文字的人:
你们感受到的不安,不是错觉。
你们心底的愤怒,自有来处。
现在,我把钥匙交还给你们。
记住,真正的和平,从不说‘忘了就好’。
真正的幸福,从不怕直面伤疤。”
话音落尽,她的身躯化作亿万光点,尽数沉入祭坛。刹那间,整片大地剧烈震动,一道直径百里的金色光柱冲天而起,穿透云层,持续整整一个时辰。卫星监测显示,该能量波动覆盖全国每一寸耕地,甚至连沙漠边缘的试验田也奇迹般抽出新芽。
自此,新型金稻在全国范围内自发蔓延。它们不需要人工播种,只要土壤中尚存一丝真实记忆的痕迹,便会破土而出。更惊人的是,这些稻谷碾出的米,煮熟后会在碗中自然浮现一行小字??通常是某个被掩盖的历史片段,比如:“建安七年,官仓满溢,百姓啃树皮。”或:“贞观十三年冬,三万征夫冻毙于河西,史书未载。”
民间称之为“显真相米”。
朝廷震怒。御史台连发三道禁令,称“非官方认证忆米属非法传播虚假信息”,下令全面收缴销毁。军队进驻多个重点产粮区,强行铲除“非法稻田”。然而,每当夜晚降临,那些被毁的土地上总会重新长出金稻,且比之前更加茂盛。
太子再次站了出来。他在朝会上当众食用一碗“显真相米”,饭毕闭目良久,而后起身,面向百官朗声道:“我看到了我的曾祖父。他在边疆屯田时,亲眼看见主将将灾民尸体冒充敌首级上报邀功。而家族族谱上写的,却是‘战功赫赫,保境安民’。我们一直以为我们在书写历史,其实,我们一直在伪造祖先。”
他摘下紫金冠,长跪不起:“请允许百姓知道真相。否则,我们的统治,不过是一座建在谎言上的宫殿。”
一个月后,朝廷被迫承认“显真相米”的合法性,并设立“开放记忆档案馆”,首次公开历代屯田政策原始卷宗。与此同时,“记忆真实性法庭”升级为独立司法机构,拥有否决官方叙事的权力。
然而,风暴并未结束。
深秋某夜,南海监测阵列再次报警:不忘海底部,那条暗红丝线不仅未消,反而分裂成数百支流,正加速向各大水系渗透。更可怕的是,此次共振频率与人类脑波中的“幸福感”区间高度吻合。
稷宫紧急研判得出结论:断忆蛊已完成进化,进入第三代??“悦忘体”。它不再制造空白,而是植入虚假的温馨记忆,让人沉浸在“美好过去”的幻觉中,从而主动拒绝面对现实。典型症状包括:坚信父母从未受苦、认为古代社会无比和谐、对苦难教育产生强烈抵触情绪等。
已有数千名青少年确诊。
“这是最高级的精神殖民。”盲翁沉痛地说,“它让你爱上奴役你的制度,感激压榨你的时代。”
孙儿站在海边,望着漆黑的海面。海风咸涩,吹乱了他的白发。他知道,这场战争永远不会真正结束。只要权力还想控制人心,就会有人试图修改记忆;而只要土地还在呼吸,耕魂就不会沉默。
他取出一枚种子??那是少女化身前留下的最后一颗醒根稻原种。
“该播下了。”他说。
次日清晨,三百二十七名曾参与“百里送根行”的年轻人再度集结,每人携带一小袋混合了家乡土与真实记忆碎片的特制肥料,分赴全国最偏远的村落。他们不再高呼口号,只是默默插秧、浇水、守护。他们的身影出现在高原、戈壁、海岛、矿区,像一颗颗沉默的种子,扎进这片土地最干涸的裂缝。
十年后,一位小女孩在作文中写道:
“我家的田里住着很多人。奶奶说,其中有她的爷爷,还有她爷爷的妈妈。每天晚上,稻子会轻轻唱歌,告诉我们以前的事。我知道那不是童话,因为我也梦见过那个穿补丁衣服的小男孩,他和我一样爱吃红薯,但他饿死了。所以我吃饭时,从来不剩一粒米。”
这篇作文被选入新版语文教材,标题为:《我和我的田》。
又三十年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“中国忆耕体系”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。评审词写道:
“这是一个民族用粮食保存历史的方式。他们相信,记忆不应只存在于书本,而应生长在土地里,流淌在血液中,体现在每一次咀嚼与吞咽之间。他们教会世界:真正的文明,不是抹去痛苦,而是带着伤痕继续前行。”
那一天,梨村小学的孩子们集体来到田边。现任守田郎??那位曾抱着小木犁痛哭的八岁男孩,如今已是花甲老人??带领他们齐声朗诵《醒田谣》。
风起,稻浪翻涌。
那声音,又一次响起,比以往更加清晰、坚定、浩荡:
“我们在。
我们一直都在。”

上一章 推荐 目 录 书签 下一章
三国:田里种出百万雄兵相邻的书:为变法,我视死如归封疆悍卒屠龍倚天前传被贵妃配给太监当对食后文豪1879:独行法兰西朕,都是为了大汉!风起宁古塔葬明1644开局掌控魏忠贤,先抄他一个亿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