崇祯九年的夏季,托木河畔的柴港竣工了。
夕阳洒落宽广河面,为右岸密林撒上一层金光。
巨大原木编成的木排,自上游百余里内的几座伐木营地出发,载着货物与马车,顺流漂至柴港,拴在岸边卸货。
一辆辆空载的马车,搭载伐木工,沿岸边的冻土小路,鱼贯南下,周而复始。
泰萌卫城的木制?望楼上,周一敬俯视着柴港,脸上露出志得意满的微小。
这座仅能停靠小船与木排的港口非常简陋,甚至连港湾最初的位置,都是刘承祖水师登陆,用战船底犁出的几道沟壑。
虽然港口很简陋,但是对周一敬来说,依然是他来到泰萌卫,做出的两大政绩之一。
甚至某种程度上,这座因主要运输木材而被定名为柴港的小港口,在战略意义上,要胜过他亲自编撰的《泰镇考见略》一书。
因为这座船港落成,南边托木河沿岸的几个林中部落,就不需要再派人到泰萌卫城帮忙,直接在岸边伐木,编成木排,载些货物人手,顺流过来。
在河流被冰封之前,每年都至少有半年能够通航,运输量更大,速度也更快。
况且,还有在宰桑湖与阿尔泰两条航线上巡逻的兵船,也更容易在泰萌卫卸货补给。
半年时间,周一敬竭尽全力地去尝试了解这片土地,现在他弄明白了很多东西,可是不能理解的事情更多了。
他能理解,刘承宗对西北方向的疯狂扩张。
这立足于元帅府的强大武力与生存需要,毕竟元帅军的将领,周一敬也认识几个。
在那些武夫口中,他们所遇到最强大的对手始终是明军,但遭遇最危险的战役是在青海与卫拉特交战。
就这种话,周一敬起初都无法理解,直到有人跟他具体解释,才明白是什么意思。
明军是兵强将猛,但群龙无首还处处受限。
卫拉特则有所不同,虽然武器装备战术战法较于明军全面落后,可人家是真有领头羊。
因此在元帅军将领眼中,大明更强大,但卫拉特更危险。
也正因如此,刘承宗要派遣天山军进驻伊犁,还准贺人龙带兵西据土鲁番,在西北的荒漠中把地盘打成一片。
这一点,周一敬是能理解的。
但说实话,周一敬不能理解周日强为啥要在托木斯克与斡罗思一战,夺取这座小据点以后,还持续堆资源派人力,进行建设发展。
甚至大有一种要把这里当做开辟疆土前线基地的感觉。
若说照周一敬自己的想法,他们只需要在伊犁驻军就够了,北边完全可以交给卫拉特甚至准噶尔部对林中属民进行统治,反正元帅府需要的也不过是天量的毛皮。
这点事,卫拉特完全能够代劳。
所以周一敬觉得,从刘承宗到周日强,元帅府全是脑子烧坏了的狂徒。
他们居然真的想要把边境线推到泰萌卫这个地方,甚至在战略上,这里还只是个开端。
泰萌卫是什么鬼地方?就不说这里有多寒冷,单是距离,从伊犁到这都得走三千里路。
没有任何基础建设,方圆百里最近接医师的人,是林子里跳大神的萨满巫师。
人命在这里,轻飘飘的就像个玩笑。
别说对养尊处优的进士周一敬了,哪怕是对各个藩国的杂役狗腿子们来说,这都是十成十的龙潭虎穴。
光上个月,总人口四百多的泰萌卫城,就死了十几个人,还失踪了两个。
有被野驴踢死的,有伐木被冷杉树压伤不治的,也有端着火枪去狩猎,结果叫猎物给狩了的。
还有运输木材,木排停靠不稳跌落河中,三里宽的大河春季湍急,掉下去就被冲走,无从寻找。
更有比较常规的,去年秋季在林子里失踪,今年开春才被找到。
栩栩如生。
这里面确实有死定了的倒霉蛋,但至少一半的人,如是在中原遇到相同情况,根本不会死掉。
但在没有草药只有火药,没有医师只有军师的泰萌卫,受伤严重一点,就算被拉回堡子里,也只能躺在床上等死了。
即使通过战争,奠定了立足于此的战略,周一敬依然认为,他们缺少在这里立足的能力与经验。
但周一敬的工作热情很足。
倒不是他真觉得,刘承宗的战略是对的,周日强的安排是好的,或者像泰萌卫的大兵一样,坚信富贵险中求,刷履历搏出身。
恰恰相反。
周一敬根本不信那些,什么立足不足、战略不战略的,都不关他的事,他只是确信自己跑不回去了。
因此只能逆来顺受,想办法让刘承宗把他调回去。
对他来说,被派到泰萌卫,尽管身上顶了个泰萌参将的高级官职,但是在实际上感受上,要远远超过被发配边疆的苦恼。
那个参将官职,跟没有一样。
整个泰萌卫的在籍人口,找共四百多,他上哪儿组建什么泰萌营,更何况既无军饷也无粮,就算有兵他也招不来人。
周一敬认为泰萌卫的运行方式就是等死,毫无前途。
这地方毫无自己能力,有不可信的林中百姓,但卫城的生活条件还不如人家自己的部落,很难招人过来。
唯一能对抗自然减员的,就是刘承宗往天山送的大明宗室边角料。
但这帮人又太少了。
三千宗室男女从海上出发,路上倒没太多减员,意外,伤病的情况也不多,无非是沿途驿站缺人,会抽几个留下补充,到天山还能剩下两千七八百。
但刘承祖至少会留下两千五百人。
宗女就不用说了,肯定都会留在天山,一个都不会往北走。
宗男里面但凡履历还说得过去,哪怕什么都不会,也会被刘承祖留在天山卫做劳役。
只要有一技之长,哪怕是会溜门撬锁,刘承祖都会以天山正缺懂锁头构造的专业人才为由,把他留在天山。
送到泰萌卫的,恶贯满盈只是先决条件,没有本事才是根本原因。
从装船的那一刻,就决定了这帮人都是会点评美食美酒,有高超的音律,舞蹈鉴赏能力,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人间残渣。
在刘承祖心里,这样的人踏足冰原冻土,跟死人没什么两样。
若是没有补充,二百人三年后能活下来俩,都算他俩运气好。
周一敬被扔到这个环境,路上就不想什么殉国尽忠之类的事了。
开始还有点自比苏武的心思,但很快就被泰萌卫的严寒冻老实,只要能被召回中原,从贼什么的好像也没啥关系。
就算回去让他当个宰相,他也愿意。
周一敬是实在想不明白,刘承宗那个蛮子,是不是跟别扭不懂三甲进士的含金量,给他派到这不毛之地,到底是要干啥啊?
还美其名曰泰萌参将。
咱就说,发配到这的囚犯移民,根本就不需要有人来管理。
就让这片冰原来管理他们就足够了。
这里就是流放,对囚犯,对官员,对士兵,都是流放。
流放、戍边,历来是重罪大罪,但这个刑罚的目的,是在心智和生活水平上折磨人??不是真要把人弄死。
就算把玉皇大帝杀了,都不该被流放到这么远的鬼地方。
他编《泰镇考见略》,为的就是想要让刘承宗认识到他的才能,好把他召回去。
堂堂三甲进士,在这当牢头儿,实在是屈才了。
甚至别说他,哪怕周日强那样举人出身,有地方知州经验的官员,在这也一样屈了大才。
周一敬过来还没半个月,就看出来了。
被统治者都一个个奇形怪状没个人样,把他们这些负责教化人群的官员派过来又有啥用?
这个鬼地方最适合的执政官员,压根就不是他们。
刘承宗在这边设立卫所,思路是对的,这里最适合的官员形式,确实是土司和卫所。
但人用错了。
举人进士也不是神仙,他们更适合指天画地的战略,但是把战略落地的具体执行方面,他们可能比不上更多的专业人才。
周一敬觉得,这里最好的执政官员,是他在海丰当知县的时候,那些见过几面的地保粮长。
只需要一个有率领宗族抢水械斗经验的粮长,带些兄弟子侄举家搬迁过来,最好再拉扯几个在海上讨过生活的后辈,泰萌卫很快就能收获一个核心千户所。
这个鬼地方明显是不需要打仗的。
外部环境有天山军在河上巡逻的几艘兵船就够用了。
只需要生存,想尽一切办法生存下去,把所有想要抢夺土地的对手都熬到冻死,占领的目的就达成了。
几个这样的地保粮长,带几百人过来,沿着大河各自扎根一片土地,招抚几个附从的林中部落,打击不服诸部,再造上几条船,跟着天山军的兵船晃一晃,往来运输些物资,渔猎、生产两不耽误。
能把生活过个凑合。
反观现在的泰萌卫,常驻战兵二百多,占了人口一半,剩下的都是没一点生存能力的人间残渣,既不懂生活,也不会生产,执行所有任务的效率都极其低下。
说是废物也不为过。
直到如今,能立功的人才也就一个,是个奉国中尉,发现了一种草药。
泰萌卫现在已经发现两种草药,立功的两位,一个庆藩的奉国中尉,另一个叫征西校尉,是楚琥尔从陕西带回来的黄犬。
那条黄犬是楚琥尔从赤斤卫抢的狗崽子,康良辅刚从陕西买回去,就被楚琥尔抢了。
楚琥尔是觉得狗长成这个样子很新鲜,打算抢来献给刘承宗,结果进了陕西,发现狗子都长这样,就自己养着玩了几个月,回阿尔泰派人给周日强送来了。
不得不说,别管东西是通过什么手段弄来的,楚琥尔确实很会送东西。
周日强对这条来自中原的黄犬喜爱极了,起名叫征西校尉。
但这种颠沛流离的生活,对征西校尉来说,属于一年不如一年。
赤斤卫的伙食本来就差,征西校尉从小就学会了跟秃鹫抢骨头,但运气好了终归是能吃上几顿炒面的。
不过没办法给自己治病。
搁在别的地方,狗崽子吃错东西,会自己去吃草催吐,草叶子在肚里搅一揽,连着食物一起吐出来。
但赤斤卫,就那一点点有限的草,还都让羊吃了。
所以征西校尉的肠胃天生不好。
跟了楚尔这么个从不亏待自己的家伙,让征西校尉的生活水平直线上升,天天大肉,甚至回阿尔泰还吃过冰镇绺子。
算是把肠胃彻底吃坏了。
到周日强手上,没多久就不吃不喝了。
周日强也没招儿,没过几天,征西校尉就跑去了,堡里人都以为这条家乡来的黄犬死了。
谁知道没几天,它就自己跑回来,不仅肠胃恢复,还吃啥啥香。
后来周日强让人跟着征西校尉,发现它吃过饭就往林子里钻,有事没事在白桦树林里转悠,带着桦树根长出来的黑色菌子狂啃。
泰萌卫的人早就发现这边桦树底下有东西了,但没人知道那玩意能吃,因为它长得黑乎乎,像林中猎人用火故意燎出来的记号。
直到这时候,人们才知道,那树根上黑乎乎一片的玩意,是能吃的菌子。
看上去,能治肠胃失和。
而另一位立功的奉国中尉,比起征西校尉就差点意思,那是个越狱囚犯。
在逃亡路上断了粮,发现一匹落单的野驴,搏斗一番血战惜败,以陷阱击伤野驴一条腿的战果,被驴撵到树上围了好几天,差点饿死。
在树上挨饿的时间里,发现受伤的野驴总吃一种植物,后来找机会采了药,一路逃回卫城。
经过从天山军请来的兽医验证,认为这种草药长得像五加皮,炮制方法也差不多,应该有补气作用。
周一敬是真觉得,就靠这帮人,想要在这立足,绝对没戏。
相较于周日强对开疆辟土的渴望,促成托木斯克之战,周一敬过来时候已经没了这个诱惑,使他能以更加客观的视角来观察泰萌卫。
这地方在战略上肯定不算坏,能维持元帅府存在,安置大明宗室,不至于在中原名声太坏;同时林木、毛皮,也都确实关系到元帅府的西北贸易路线。
但想要立足,绝非易事。
最要紧的原因,还是这里的自然环境,压根就不适合他们长久驻扎。
因此周一敬被调回去最大的希望,就是改善这里的生存环境。
否则还不等能够立足,人就都死在与大自然的对抗中,这里也无非只是个远了点的屠宰场罢了。
改善了环境,就能证明他对元帅府有用,就能以元帅府官员的身份给刘承宗写信,调回中原,主导一个向泰萌卫供给人口的任务。
这不就名正言顺的回去了?
如今柴港已经竣工,每天都有伐木营地运来的木排在泰萌卫城靠港,充足的建材,让周一敬对改造环境的底气更足。
很快,他就拿出了自己的第二段计划:火炕。